VIEW
首页 > 愿景观点 > 愿景观点
发布时间:2017-06-12愿景观点
文/彭祎
记得小学期间的某一年,学校要评三好学生,我毫不犹豫的递交了申请书,因为三好学生的头衔除了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外,还能从家里获得几颗棒棒糖的奖励。虽然我在学校的表现不怎么样,自认为当选的机会小,但总觉得应该去试试。结果下来,我意料之中落选了,心情失落,还暗地里与老师和获奖的同学较劲一番。不过之后回想此事来,感觉自己并不后悔,起码参与过。
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遗憾的是,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的张掖丹霞地貌,缺席此次申遗名单,最终与世遗无缘。
要知道,张掖丹霞地貌本来是很有希望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或许比我当初评三好学生的机会大很多,但与我毫不犹豫的态度不一样,张掖丹霞地貌显得畏畏缩缩,自认不妥而自动放弃了申遗的机会。我是不遗憾没评上三好学生的,但我想张掖丹霞地貌肯定后悔没能评上自然遗产,到手的棒棒糖就这么丢了,能不后悔么?
毫无疑问,此次“失遗”使张掖丹霞错失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无论是资源保护方面,还是景区开发方面。正如西北师大旅游学院把多勋教授所言:如果张掖丹霞纳入新的遗产体系,保护将越来越好。但如今张掖丹霞地貌仅局限于甘肃省一级的范围内,下一步景区的建设保护面临不小的困难,付出的开发营销成本也将大大增高,而且与其它六个丹霞遗产景区形成差距后,独立开发和保护“也很尴尬”。
那么谁该为张掖丹霞“失遗”买单呢?我想有以下几个“罪人”。
甘肃张掖地区政府
张掖地区政府是张掖丹霞地貌“失遗”的罪魁祸首!
据了解,2006年7月,第十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在甘肃张掖召开,湖南崀山提出全国丹霞地貌联合申遗的建议。研究会通过了由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牵头联合申报“中国丹霞”地貌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倡议书。2006年12月,“中国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讨会召开,会议决定,将以“中国丹霞”地貌的名义,整合国内具有申报条件的丹霞地貌区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2007年初,建设部给张掖市发函,将张掖丹霞地貌列入申遗行列,甘肃省政府也同意张掖丹霞地貌申遗。
可见,在前期的申遗准备工作中,张掖丹霞地貌一直在申遗考虑之列,得到了专家认可,也得到了上级政府支持。
2007年8月,第十一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召开,与会专家提出,中国丹霞地貌规模巨大、类型多样、差异显著,筛选名单要慎重、要突出特色、更要考虑为以后的进一步工作创造条件,建议中国三大丹霞地貌集中区以不同的方式申报。
不知是误解了专家的建议还是迫于上级的压力,在申遗项目启动之时,张掖市自称张掖丹霞地貌申遗条件还不成熟,决定退出“中国丹霞”申遗行列。
据张掖政府部门介绍,申遗条件不成熟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丹霞”申遗启动之时,张掖丹霞景区几乎还没有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成立专门的管委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张掖才不得不“忍痛割爱”地决定退出申遗行列。而张掖市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市里不让报道这一事件,没有什么可说的”。二是受制于财力不足。据媒体披露,湖南莨山得到3.3亿元的拨款支持承诺,广东丹霞山上报资金支持1.4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或对经济不发达的张掖而言是个现实难题。
笔者质疑张掖政府所谓的两个不成熟方面。
首先笔者对市里不让报道“放弃申遗”的事感到纳闷,就算基础设施差、管理不完善,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为啥不让报道?殊不知报道后可能会引起社会的重视,从而增加改善当前落后状况的机会。囊中羞涩,还不好意思说出来!这态度怎么能够发展和保护张掖丹霞地貌。况且,资源这么好的景区居然基础设施差、管理不完善,还没有成立专门管委会,这本来就是政府部门失职和不作为的表现。
至于说到财力不足,笔者认为只是相对的,比起湖南崀山的3.3亿和广东丹霞山的1.4亿,张掖可能拿不出这么多钱,毕竟张掖的经济确实不发达。但是别忘了除了崀山和丹霞山,还有其他四个丹霞景区也在申遗,他们能拿出来钱来的能力可能并不比张掖强多少。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对旅游开发的重视和态度问题,对旅游开发足够重视和认识了,就敢于拿出钱来,何况这是一本万利的事。
下面是一组数据:
2009年张掖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2.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2亿元。2008年三产业比例为29:38:33。全年共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278项,落实投资8.3亿元;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62项,特别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263项,完成投资33.8亿元。
可见张掖并不是没有钱投资,只是投资的方面不在张掖丹霞地貌上。景区开发虽然需要很大的资金,几千万甚至几个亿,但这对于一个市级地区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退一步讲,或许张掖市应重视其他产业的投资,但至少应该要拿出投资张掖丹霞景区的可行性分析来,对该投资什么,不该投资什么,有一个科学具体的判断。而不是闭门造车,还不让新闻媒体报道。况且从实际上看,只要科学合理的规划,绝对可以花最少的钱把自然遗产的牌子拿到,不是动不动就上亿那么恐怖。
再看看崀山丹霞所在的邵阳市的经济情况,2008年邵阳市国内生产总值56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29: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69.76亿元。
虽然邵阳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张掖市的近三倍,但邵阳全社会固定投资还不到70亿元,比张掖少了近25亿元,别人邵阳敢拿出3.3亿,你张掖为何就不敢拿出一两个亿?
张掖地区旅游管理部门和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
张掖地区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和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应该是张掖丹霞地貌申遗工作的主要执行者,申遗工作不战而败,这两个主要执行者不可避免成为张掖丹霞“失遗”的罪人。
当地旅游部门的说法是,申遗成功的六处丹霞地貌由于开发和保护利用较早,各种申遗条件均已具备。而张掖丹霞地貌虽然形成年代较早,但当地对于丹霞旅游资源认识不足,开发比较晚,所以不具备申遗条件。
这令我想到了孔子训冉求的故事。季康子要攻打鲁国的附属国,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子路对他们的老师孔子说道:老师啊,季康子要对鲁国的附属国发动战争了。孔子责备冉有和子路说,这恐怕是你俩的错吧。冉有和子路反驳道:管我们什么事呢,是我们的主人季康子要打的,我们又不想打仗。孔子就批评说:陈力就列,不能则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张掖地区旅游部门跟冉有、子路的行为没什么两样,都是“欲之”而必为之辞的一类。作为一个地方的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助当地政府为当地的旅游发展而全力奋斗;作为旅游专业性的机构,也应该知道张掖丹霞申遗的重要性,而不应该以开发较晚和认识不足的理由而放弃申遗。何况这个两个理由本来就是当地旅游管理部门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开发较晚,说明工作做得不到位,不重视;认识不足,说明不专业,不具长远眼光。放弃申遗可能与当地政府的政策有关,旅游部门是拗不过政府的,所以申遗难办。可换过来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已带领其他六个丹霞地貌成功申遗,居功至伟,功劳不可质疑,但与张掖丹霞的失遗也脱不了干系。因为作为丹霞地貌联合申遗的领队和专家,研究会是最清楚申遗的要求、标准和程序的机构,张掖地区相关部门称放弃申遗的原因之一是认识不足、观念落后,那么研究会完全可以为张掖丹霞申遗提供智力支持,改变落后的观念,把张掖丹霞申遗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传达给当地的管理者,供他们决策。或许研究会已经做过这方面的努力,但从“失遗”结果上看,努力程度明显还不够。
为张掖地区做规划的科研机构
据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介绍:“张掖丹霞景区在两三年前曾经做过一次景区规划,但那次规划做得极其不负责任,规划是由国内最高级别的科研机构做的,却只派了一个人,一个甘肃籍的博士生,当时我们都意见很大,最后经过多次修改,才勉强通过。”
这么说来,为张掖丹霞景区做规划的某科研机构也是“失遗”的罪人之一。人家花大钱请你来,为的就是想利用你们的智力为丹霞景区的发展做一个合理的规划,你却只派了个博士生来忽悠人家,拿了人家的钱不做实事,这算哪门子的科研机构?不仅浪费了丹霞地貌的钱财,还浪费了关心热爱张掖丹霞地貌人们的感情,更为甚者,也加重了业界对旅游规划有效性的质疑,给旅游规划行业蒙羞!
虽然我没看过规划文本,但从把多勋教授的评价来看,该规划八成就是垃圾规划,忽悠人的规划。若是一个正规的、负责任的科研机构或者规划公司来为张掖丹霞地貌做规划,必定会把该张掖丹霞的申遗目标放到景区发展的战略高度,并制定一套落地性的策略来实行。若如此,不管最终张掖丹霞申遗成功与否(实际上成功率是很高的),作为规划智力机构而言,也算对得起别人付给你的规划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其他六处丹霞同盟
在申遗准备阶段,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和甘肃张掖是一起被列入申遗行列的,但现在前面六个同门兄弟都成功加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唯独张掖丹霞掉队了。这正如几个伙计一起穿越沙漠,穿越到一半的时候其中一个瘦弱的伙计由于缺少干粮觉得累了,走不动了,眼看就要在沙尘暴中灭亡,而其他几个伙计无动于衷,舍不得拿出一点干粮援助,导致最后走出沙漠时少一人。在张掖丹霞“失遗”中,其他六处丹霞同盟罪在“见死不救”。
当然,这七个丹霞地貌分布于不同的省份,其他六处丹霞景区要援助缺少干粮的甘肃张掖丹霞也存在重重的困难,鞭长莫及,甚至可以说是不实际的。但六处丹霞联合起来,为张掖尽一臂之力也不是不可能的,起码应该在张掖丹霞放弃申遗的时候拿点实际行动予以阻止。可以不出钱,但出点力是不过分的。毕竟七个丹霞地貌都是亲兄弟,一起闯荡江湖,到成功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位,谁心里都不好受。